很多初入营销行业的伙伴可能对这件事都会有大大的疑问,不知如何下手。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聊聊年度计划这件事。
比如以电商作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最大的锚点、关注点其实是跟着电商平台的节奏来进行一轮轮的活动安排。
比如有些社交媒体平台,每年的时间节点,一方面是一年四季节日节气,一方面是平台本身的年度品牌活动。
其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大家都没钱。没错,再大的企业在做年度预算时,想的都是觉得预算不足。想做的事太多,可动用的预算却很少。上至国家运营,下至个人花销,钱不够花是每个决策者都面临的窘境。
每年我都会整理一份年度节日节气表,阳历节假日,阴历节气,融合进来不同行业的纪念日,以及所处不同行业的重点展会时间,再标注出来自己品牌或平台目标受众所对应的节日比如母亲节,最后补充进来自己品牌或公司的周年庆,就是一份挺完整的节日表了。
这些年轻人所喜爱的节假日,并不全是中国节日。但对营销人来说,确实可以提前预知甚至提前做准备的也许可以蹭的情绪热点。
每家企业基本都有些重点的事件是要做些动作的。有些是跟电商平台时间一致,有些则是公司在促销活动之外要做的一些事件。虽然每年的期待和动作会稍有不同,但大体的流程和内容,只要你做过一遍,基本就有了心理预判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比如我目前合作的是一家做儿童鲜食的品牌,我们预计每年都会在六一时举办一次“鳕鱼节”,强化自身品牌在行业中的地位,同时也借机做产品的宣推。
这个活动的相关费用,从活动执行到后续传播,总计费用差不多20万左右。那么考虑到每年人工可能会有稍微上涨,我们在做预算时就先按照相对宽松的费用预期来做规划即可。
比如每个行业都有些固定时间会召开的会议或展会,那么这些费用也可以提前做准备。比如我们每年都会参加CBME国际孕婴童展,时间大概在7月,每年展位费用预计在不到20W,k8凯发活动搭建加上人工、机酒餐费,大约是15W左右。这又是一笔固定费用。
从上线前的物料准备、预算准备、媒介沟通、种草准备,到上线初期的价格规划,数据监控,渠道推广,再到日常的价格管控……一系列的行为都需要前期做好预算。
甚至预算不只是钱,对于企业来说,人工本身是有成本的。是资源,就要有对应的统筹安排。劲儿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合力,效果最大。
以天猫为例,除了一年四次焕新新风尚,从年初的年货节,到3月女神节,4月春游出行,再到5月劳动节、母亲节,六月618,7、8月基本全行业下行,9月开始开学季,10月开始双11,11月一次大促,12月双12,双旦……一年基本就过去了。
但也不可否认,正是这些无休无止的节日促销,让国家的扩大内需的政策变得落地,让中国的各个产业链在一次次的练兵当中变得健全完善。
当然,作为个体,做了几年的电商运营后,讲真是觉得挺累的。这种累最终你会发现,不是体力上的累。大多时候对于运营来说是种心理上的疲劳。这也是为啥我觉得电商的工作更适合年轻人的一点。
但是对于从业多年的营销人来说,这些日常的经验早就熟稔成惯性,那工作就变成一种周而复始的轮回。
跨出电商平台,哪怕只是跨出天猫京东拼多多,多看看抖音小红书的玩法,多看看广告圈里的变化和案例,都可以让我们对于营销的理解,从只停留在促销和货品组合,变得更有人味儿。
做营销的一旦缺了人味儿,就会将所有的真实用户行为,统称为流量,变成一系列PV、UV、转化率、UV价值、ROI……
强调一下,这些数字每一个都很重要,但是数据更多是一种对已经发生行为的数字化反馈。盯着数字、被数字淹没,我们就很难看清楚数字背后所反映的真实的用户需求。
比如是否对品牌从VI层做了较大的升级、比如是否在某些重要时间节点有相对好的偏务虚的TVC或海报出街、比如是否有相对大规模的投放、比如是否有预算请到相对红的明星做代言……
像我们以前说的,没钱时候,大家都更关注效果类的投放,因为短期的、即时的销售结果反馈,是每个品牌发展初期阶段,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的必要条件。
而当我们逐渐从一个产品品牌发展到不会担心朝生暮死,我们就开始关注到了我们的目标用户,不仅仅有着纯功能利益点的需求,而还有情感利益点和自我表现利益点的需求。
我们开始尝试着,不仅在产品端对产品进行全新的研发方向定义,同时也会尝试着在内容端、视觉端与我们的用户产生更深的联结。
比如即使我们这些不太具备审美的宅男,也会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的抛弃掉杰克琼斯、森马和班尼路。
不完全是品牌的产品跟不上了我们的审美,但一定是我们自己作为消费者,通过各种来自外界的反馈,吸收到了需要更迭的信号。
不然你看匡威和耐克,Vans……这些我们恨不得从小就开始穿的品牌,直到我们老去,也依然保持着年轻的活力和对人们的吸引力。
尝试是有成本的,团队需要一次次的小规模尝试来了解如何效率精进,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尝试来找到品牌适合的方向。
从节日节气、到年度必做事件、结合产品发布时间、紧跟电商平台节奏、留出品牌级的内容推广预算。就是一份挺全的营销预算表了。
我们只需要为这些事件,匹配对应的时间、提前安排人手做好提前工作量规划,做好财务预算,就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在向公司申请实际预算的博弈上了。
真正的全年计划,当然不是一份表格就能够完整展示。关于上面我们提到的每一部分,真正到落地,都需要一个完整的计划。但在年底做规划时,我们也的确可以用这样一个表格,先大致的计算出下一年都有哪些事儿要做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以及大致的预算分配和比例,努力做到提前有准备,就是这张表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作用。
大多数人做计划的时候犯难,很多时候是因为,现在的平台越来越多了,玩法越来越多了,需要做的很多事具体需要花多少钱,能产多少粮,大家一开始都是不清楚的。
纯负责品牌传播的人来做计划,往往是会让预算显得量级更大的。毕竟如果做传播,单单一场明星直播,算上后续的授权,基本就要5W起。
而如果你需要综合来看销售和传播,就能更全面的对预算做下取舍判断。我们每个人在花钱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希望把钱花的更漂亮——用最少的钱,办更大的事。
所以这就是为啥做预算的角色需要跟更高层来一起讨论哪些项目可以合并,哪些项目需要砍掉,哪些项目需要追加预算的原因了。
现在对于任何一个新消费品牌,只要你想要在新一年获得较大的声量传播。那么各种平台究竟如何分配预算和比例进行投入,都是一堂必修课。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经历自己了解平台规划——到不同群里询问经验——再到找到官方销售了解官方指导意见——自己进行小额尝试——最终自己根据阶段性数据进行后续规划的完整路径。
以我们这一阶段做小红书获得的一系列信息来说,简单跟大家分享下:当下小红书的玩法,三类人的合作,也意味着不同预算量级的打法。
一般也不求质量,直接找MCN或几个实习生进行达人铺量联络即可。还有很多如布偶通告之类的机构,能够帮助大家与KOC们进行合作。
缺点呢,小红书不定期清理垃圾笔记。所以很容易你花了钱但是未经报备的大量KOC笔记,都会慢慢失活甚至被限流。而且大部分KOC内容的创作能力,确实是十分有限。
跟KOC逻辑类似,k8凯发但是费用相比通过蒲公英报备来说,可能费用会低个1/3,毕竟没从官方过一手过路费。但这对达人笔记的要求就要很软了。一样的,量大的话,短期是挺值得尝试的投入。
其次这些内容可能因为角度不同,所以在实际开始投放时,会呈现多种不同的数据结果。有的笔记CTR(点击率)表现极好,但是换算到CPE(平均单位互动成本)可能就要大于20元一个。而行业里适合做投放的优质的笔记,很可能CPE只需要2元~12元等相对低的价格。这时候你就只能通过优化笔记或换达人合作的方式,来寻找更适合大规模投放的笔记。所以,在找达人环节,按照目前行情5000~1W一位达人合作成本来算,你前期就需要大约3~5W来进行达人合作的准备。这只是针对一次小规模投放所需准备。
即便最终找到了适合投放的笔记,一篇爆文(万赞笔记)的信息流投放成本大约在15~20W。这就已经是件十分有门槛的事了。何况是单篇爆文毕竟孤掌难鸣。这就需要我们准备更多预算来进行信息流和搜索的投放。
以上内容还没有具体涉及到合作前品牌内容的整理和打磨,希望达人帮助传播内容的打磨,以及各种细节如关键词选择和笔记内容方向的撰写……了解一个平台,不仅需要自身人工成本的投入,更要算上实操过程实际的花销尝试成本。而对于一个月活过亿的平台,想要在其中获得足够多的人流转化,对品牌商来说这个投放的阈值究竟在哪里,前期需要投入多少才能在后续环节里看得到实际数据,又涉及到不同品牌不同结果了。
而如果你做的是需要深度决策的大件消费品,比如家具家电,那么我就更推荐一些男性居多适合深度讲解知识的平台了。比如知乎和B站。
我自己作为一个知乎深度用户,现在很多重度决策的事儿,就都爱用知乎来进行搜索。比如家具家电的选择,比如装修知识,比如一些营销知识。毕竟这些需要深度决策的内容,小红书850个字配几张图,信息承载量还是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