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凯发,100多万张照片他拍下“中国制造”不为人知的一面

 行业动态     |      2024-07-19 13:04:46    |      小编

  13年前,占有兵成为东莞一家电子厂的保安,在做保安的过程中,他喜欢上了摄影。100多万张照片,100多本手工书,用坏了4台相机,占有兵记录着身边日常的打工生活,用镜头呈现出“中国制造”背后所不为人知的一面。

  1995年年底,我从四川总队退伍,回到湖北老家一周后,就踏上了南下打工的列车,凭着一口气做了102个俯卧撑,成为深圳一家台资酒店的保安员。

  三个月后,我跳槽到了另一家酒店,仍旧是一名保安员,工资从每月450元涨到800元。一年之后,又成为一家台资玩具厂的总务,负责全厂的人事行政工作。

  再后来又经历了几次炒老板的鱿鱼和被老板炒鱿鱼,前前后后在五金电镀厂、电子厂做过三年,工作不断变动,自己完全就是随波逐流的浮萍,失业、找工作、保饭碗,头脑全是为生存而战。

  2000年,应聘到东莞市长安镇一家大型港资电子厂,成为一名保安主管,并在这里度过了13年。最初是凭借着,按照厂刊编辑的要求帮她拍照,却因此和拍照较上了劲,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摄影占据了自己的全部业余时间。

  起初是拿着相机拍工厂的各类活动、拍证件照、拍会议,但慢慢就腻烦了,接着尝试拍工友们的日常生活,并将拍到的这些鸡零狗碎的图片发到网上,却引起了很多老师们的关注和指点。从此信心大增,然后开始写拍摄计划,边读书边思考,不断完善、不停拍摄,以空间为经,以生命周期为纬,记录着工友们的打工生活,记录着工业区的发展变化。

  从2006年至今,用坏了三部相机,记录下100多万张和打工相关的图片,采集了大量的录音、视频,还收集了一大批与打工相关的实物。

  我是一个农民,但不会种地,不会耕田,长年累月地在工业区打工,熟悉工业区,熟悉工友们的日常生活。

  工业区里密布着一家家来料加工厂,企业主是外商,打工者是清一色的农民,他们在流水线上手脚不停地劳作,每天加班超过三个小时,青春随着产品出口而消逝。

  中国制造闻名全球,但中国制造背后的劳动者却默默无闻。我们忽略沉没成本,将环境资源、空气资源、水资源,劳动力再生资源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却又不断地遭到自然的报复。我们开始反思,我们需要知道过去的教训,影像为我们提供了一面清晰的镜子。

  打工者虽然是农民,却在工厂中生产工业品,并且这些工业品行销全球。我用相机记录自己和同事们的打工生活,就是记录这些工业品的制造过程,记录生产这些工业品的劳动者。

  作为人而存在的劳动者却被当作劳动资料对待,是资本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但资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盈利的本性,打工者在工业区付出的不只是劳动,还有青春、健康、亲情,甚至生命,最终却被资本无情地抛弃。

  占:这些照片只是我《中国制造》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分。从2006年开始,我用相机详细记录自己和同事们的打工生活。“中国制造”誉满全球,但背后的农民工却默默无闻,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愿意把我们的生活常态记录下来k8凯发

  占:制造业生产线上农民工的常态生活我都经历过,从1995年至2012年,我先后在不同的工厂、酒店做过保安、总务、主管等,我熟悉农民工的生活。拍摄他们,也是拍摄我自己,所以被拍摄者就没有什么戒心。

  章:13年来,你共拍摄了100多万张和打工有关的照片,并搜集了大量贴画、实物,做了100多本手工书。你是如何保持这种创作精力和产量的?

  占:拍摄是幸福的,因为照片把我带向远方,在全国多个地方k8凯发,甚至到纽约展览。如果不拍照,现在近50岁的我,已经是被生产线淘汰的农民工,可以在湖北乡下种地了。

  拍摄的动力,是我打工期间强烈的不安定感,不是被老板炒鱿鱼,就是我炒老板鱿鱼,就是在呆了12年的电子厂,期间也遭遇过两次裁员。另外,家里人以前没到广东,他们也不知道广东是什么样的,我拍了照给家人看,这比文字更有说服力。

  边拍照边读书,又在24年的打工生涯中经历了来料加工企业在中国的繁荣、衰退,从误打误撞拍摄,到系统地记录,我认为这项工作很有价值,并且通过影赛、展览、约稿等方式,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内心的动力就更足了。

  2011年1月5日,电子厂的打工者在室进行工间休息。工间休息每次10分钟,上午和下午各一次。电子厂的车间是无尘洁净室,进入车间必须穿无尘服,戴上手套和口罩。戴上手套后要用DI水清手。在车间内,打工者只露出眼睛。当时的生产技术要求,打工者必须用眼睛在显微镜下检查产品的质量。

  长时间工作后,打工者很累,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打工者可以走出车间去喝水、上洗手间。现在,随着机器进入生产线,打工者已经不需要在显微镜下检查产品了,他们通过电脑屏幕可以看到放大后的产品,轻松地检查产品质量。

  随着技术的革新,电子厂中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机器和设备,这样对人工的依赖就减少了,产品的品质也更可靠了。

  占:收集的实物、图像,未来都会成为《中国制造》的一部分,可以运用到任何地方,我还设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小型打工博物馆。

  占:一张照片,一组照片,在传播的过程中,图片说明和图片慢慢就分开了,图片被误读得越来越深。手工书,可以完整地保留自己表达的意思。做手工书,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拍摄的100多万张照片的梳理过程。

  占:我只是记录农民工的常态生活,没有刻意研究形式,所以我采用的办法是可以借鉴的任何形式。用类型、档案式整理,只是将宠杂、巨量的图片理出头绪。

  章:这种拍摄类型其实并不少见,但我觉得你的作品胜在一种“密集感”上,凯发k8娱乐官网app下载这是这组照片给我最直接的感受。

  章:你的作品《密集的打工生活》获得了“映·纪实影像奖”优秀奖和阿尔帕奖,这对于你的拍摄来说,有什么改变和帮助吗?

  占:从知道这个消息开始,我头脑中就在酝酿下一组,并且开始行动了。获奖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我工作方式的认可,我也更有信心继续做下去。

  章:包括“映·纪实影像奖”在内,许多摄影(影像)奖项的投稿者越来越偏向结合多元的媒材(视频、装置、手工书、VR)进行创作。在你今后的创作中,你会运用别的手段和媒材,突破“纪实”和摄影的边界吗?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守住纪实摄影传统的力量?

  占:我不会在摄影如何分类中挣扎。我更在乎能不能表达我的观察和想法。任何一种形态只要对我的表达有利,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占:《密集的打工生活》只是我的《中国制造》中的一组。我的《中国制造》还在继续进行,也可能一生都会陷在其中。我初步的想法是拍出打工四部曲:《打工》、《打工印迹》,《打工者》、《何处是家》,然后再组建一个小型博物馆。很幸运,目前一所大学已经愿意为我组建一个展馆,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1995年从四川总队退伍后到广东打工,2006年开始系统记录同事们的打工生活,已拍摄了100多万张与打工相关的图片。

  摄影作品先后在CNN、NBC、朝日新闻、《中国摄影》《南方周末》《中国摄影报》《中国青年报》等60多家媒体发表。

  《中国制造》2016年应邀在纽约展出,个展《新工人》参加2012年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并获得新闻报道类优秀摄影师奖;作品在2014北京国际摄影周、第五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上海民生美术馆 2017年abc艺术书展中展出。

  2014年出版《我是农民工——东莞打工生活实录》。已制作打工系手工书100多本,每本主题不同,制作百米手工长卷《鞋事考》。手工书和摄影作品被马格南摄影师马丁帕尔、美国收藏家靳宏伟、英国、法国及中国的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